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访问量:69899

  • 柔性立管移位工程方案研究

    郑羽;

    Lazy-wave型立管系统因其独特的架构设计使其在立管着陆区域具有高强度和较好的抗疲劳性能。本文较详细地展示了该型立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实例,同时列举了一个由于管道终端(PLET)发生腐蚀而不能正常工作,在需重新设计管道终端的条件下进行的柔性立管系统移位的工程案例,并介绍了相关的设计经验。

    2020年01期 v.7;No.3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 15万吨级FPSO风载荷及遮蔽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唐坤;曹洪建;陈国建;

    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针对15万吨级的FPSO在实尺度下进行了风载荷模拟试验研究,计算了不同风向角下的风载荷及系数,分析了风载荷随风向角变化的规律以及各部分上层建筑模块之间的遮蔽效应。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风洞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为FPSO上层建筑的设计和模块布置优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2020年01期 v.7;No.34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6K]
    [下载次数:147 ] |[阅读次数:0 ]
  • 柔性管道甩弯铺设分析

    高超;陈晓东;孙锟;张西伟;黄金涛;

    甩弯铺设是海上柔性管道安装的重要一环,分析影响柔性管道甩弯铺设的主要参数和设计作业船舶的移船方案是甩弯铺设的关键。基于DNV GL-RP-F109规范和悬链线方程,得出水平控制距离是柔性管道甩弯铺设的主要影响参数。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柔性管道在不同水平控制距离取值工况下的甩弯铺设过程,并设计移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控制距离的取值上下限分别取决于柔性管道触泥点水平张力和管道安装最小弯曲半径,甩弯铺设时作业船舶的运动轨迹取决于柔性管道甩弯路由半径和水平控制距离的大小。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柔性管道甩弯铺设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7;No.34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94 ] |[阅读次数:0 ]
  • 单点系泊系统塔体结构SPMT模块车运输分析

    郭宁;张刚;邵志坤;

    单点系泊系统多为圆筒形的塔体结构,底部截面不大,但是吨位较大,再加上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模块车运输时,常规平行对齐的布车方通常并不适用。本文以国内某单点塔体结构的SPMT模块车运输作业为实例,阐述了使用三挂六轴线车板成三角形排布运输大吨位小直径单点塔体的运输方法。重点探讨了如何选择合理的分组编点方式来增加车体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理论计算来确定塔体在车板上的准确压载位置,以降低动力单元(PPU)(位于车体端部)自重对六轴线车板造成油压分布不均的影响。本文指出了三角形布车的方法并不会影响车辆整体正常的转弯行走,且车辆整体也可实现自由的绕塔体中心旋转。

    2020年01期 v.7;No.3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0 ]
  • 水下卧式采油树研制及浅水试验

    刘文霄;樊春明;雷广进;李磊;孙传轩;

    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开发的关键装备,该设备制造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为了加快我国海洋油气的开发步伐,降低开发成本,依托863计划课题和中石油重点研发项目,我国突破了水下高压密封、水下远程控制、复杂形面零件加工及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卧式采油树。厂内试验表明,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18米浅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水下卧式采油树的安装回收功能、ROV操作性能和水下远程控制功能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获得的基础数据及技术经验作为宝贵的科研成果,对下一步工程海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01期 v.7;No.34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35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阶梯式浅吃水单立柱浮式风机平台水动力分析

    李懿蛟;

    常规的单立柱式(Spar)风力发电机平台,在水深较浅区域工作时,结构本身受吃水限制,工作效果较差。常规Spar重心较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它往往具有超过100m的吃水,因此使其不能应用于中近海域(水深小于100m)。可设计研究一种适用于中国东海不超过100m水深的中近海域新型浮式风机平台以解决此问题。针对NREL 5MW风机能应用于100m水深的情况,对50m吃水的新型Spar(SJTU-S4)及其系泊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研究。利用商业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同时设计缩比模型试验,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SKLOE)进行水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新阶梯式浅吃水单立柱浮式风机平台在100m水深、多种海洋波浪环境下,通过试验和仿真验证,能够具有良好的运动响应,为风机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

    2020年01期 v.7;No.34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69 ] |[阅读次数:0 ]
  • 辅助钻井作业系统及总体运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陈国龙;纪亨腾;冉志煌;刘团结;李建勋;

    本文简要介绍了辅助钻井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优势,概况了辅助钻井操作过程的四种典型工况以及辅助钻井时的工作界面,给出了一型半潜式辅助钻井平台的主要参数。以TLP生产平台为例,提出了辅助钻井作业时总体运动性能设计的主要考察指标及时域分析的关键技术,最后对辅助钻井作业的水池模型试验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2020年01期 v.7;No.3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0 ]
  • 东海大位移井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舜水;唐鹏磊;吴健;

    大位移井可以利用现有海上平台,对边际油田和平台周边区块进行勘探和开发,较大程度地节省海上作业费用。针对东海油气藏地质情况复杂,勘探开发成本高的情况,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利用大位移井技术进行勘探和开发将是未来东海油气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大位移井完井作业过程中,由于井筒条件的限制,井筒清洁难度大、射孔作业风险高、生产管柱气密性要求高。通过近年来东海大位移井完井作业实践,在井筒清洁、射孔安全、生产管柱密封性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东海大位移井完井的技术,以供后期大位移井完井作业借鉴。

    2020年01期 v.7;No.34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28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海底单层保温配重管节点补口技术应用研究

    赵岑;相政乐;刘进东;押延宁;徐亮;运涛;

    为满足海底单层保温配重管补口防水和保温要求,本文结合海洋油气管线现场铺设和服役工况,优化设计了"热收缩带+聚氨酯弹性体"的补口结构,并开展了工艺评定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热收缩带+聚氨酯弹性体"补口施工方便;聚氨酯弹性体导热系数为0.158W/m·K;补口结构经过79℃,0.3MPa,7d静水压密封试验,无透水现象,显示了良好的保温和防水密封性能。该补口技术成功地在蓬莱19-3油田4区调整项目海底管线实现工程应用。

    2020年01期 v.7;No.3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0 ]
  • 可解脱内转塔单点系统与关键技术

    董璐;朱为全;高巍;

    自20世纪70年代单点系泊系统正式投入海洋油气开发以来,单点系统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单点系统,其中以悬链腿锚泊系统、外转塔系泊系统、内转塔系泊系统最为常见。本文对主要的、实际投入生产运营的可解脱内转塔单点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全球可解脱单点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及其专利产品进行了介绍和比较,还介绍了内转塔单点系统关键技术,以供国内单点系统研究者参考。

    2020年01期 v.7;No.34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下载次数:232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征稿启事

    <正>《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CN31-2088/P)。本刊以介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方面的研究、设计、实验、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学术动态为宗旨。一、征稿范围《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重点征集以下领域的论文:1.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

    2020年01期 v.7;No.3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